会计和金融申请反馈

时间:2015-09-16    浏览次数:

2011年逛微博的时候,被@USMBA 的posts吸引,其实刚入本科就有出国继续读研的想法,所以有关注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看到这位姐姐的分享很有帮助,参考价值高而且有趣,便开始试着跟她聊了起来,从TOEFL/GMAT的考试报名到申请学校的里里外外一些杂项,都渐渐向姐姐请教起来。对于对中介认可度不高的我来说,萍姐给我的感觉却总是那么亲切、中肯、得体,她的公司当时也是初有雏形,但却每天新增各种大V的关注和留言咨询……我倒觉得这是最棒的一种“营销”——“我有实力,我有心意,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利益和未来。”这是赢赛得带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同时萍姐也不想做成批量式的一般中介,而是稳扎稳打的专注精力放在有限的学生身上,保证质量和学生能力的真正提升。
 
这让我触动。之后我也接触过同业其他的咨询公司或者中介公司,都无一能有萍姐的气度和见识。如果有幸能和她通10-20分钟电话,便可知晓她的魅力和作风。令人舒心,令人放心。和萍姐认识至今,始终如一。我相信,这也是为何赢赛得在初创至今的短短几年中就能有今日累累硕果的原因之一了:给力的领导者,积淀深厚的团队,一致的精神和目标,才能厚积而薄发。
 
当理想的羽翼渐丰,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原本踌躇满志以为要敲开美国大门时,我望着和自己预期相差甚远的G/T分数,徒有的自信、高GPA、各类实习活动竞赛论文课题,仿佛都是褪色的陪衬……因为考试,第一次对自己产生怀疑,加上黄金申请期将至,便变得压迫感加重、不想与人多说和交流……不知为何日夜焦虑,不知为何要执念地自己赶文书到凌晨2-3点,不知为何要申请到自己完全不想去的学校……毕业那年,我给了本科的自己无愧于心的答卷;但赴美读研的愿望,是否还能实现最初的期许?
 
无力的我终于又找到了萍姐,远在美国的萍姐没有太多题外话,而是很耐心的给我分析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学校的潜在价值,帮我梳理了未来gap一年的方向和准备工作。最后,她说,我推荐一位在金融会计领域非常专业的同事给你——@赢赛得Catie。
 
当天下午,我和catie姐通了电话。原本酝酿了许久的情绪,却在catie姐非常专业、细心和积极乐观的鼓励中全然消散。她先是帮我分析了手头几个offer的利弊和各地的就业环境,然后又聊到在美国读金融和会计研究生从学术到职场的很多intriguing and true facts。她的娓娓道来,让我已经忘记自己疲惫的步伐,而是被电话那头充满感恩、坚定、智慧和满满正能量的姐姐给说到再次心动。是啊,一直以来的American Dream,又怎能因为区区考试和小小受挫就轻言放弃呢?!姐姐最后激励我说,如果现在还不努力跨过这个坎的话,难道还等自己30岁之后再出国再逐梦?岂不是有些遗憾了吗……我意犹未尽的放下电话,想着和姐姐聊到的各个方面,我有了新的期待。Hope is a good thing.
 
那时我还不是她们正式的学生,但是姐姐会在我的备考期间和选校期间不时与我跟进,还给我超棒的建议,启发我自己思考并作出informed decisions。现在回想都充满感激和庆幸,虽然有点不可思议,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却带给他人如此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姐姐的鼓励,我可能就不会再考之后的G/T,并调整好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那段时间,我也潜伏在各大申请群,小伙伴们大多聊到中介的话题不免很多哀怨和愤恨的声音,说是中介逼着自己刷分N次,不然就说几乎申不到好学校,普遍采用打击战术;但是两位姐姐却一直是鼓励和肯定,并能把我的优势和她们欣赏之处一一指出,为我理性分析并加油打气。这正是我一直不愿说自己选择了中介,而坚持认为是幸运地遇到了Great Mentors, Professional Consultants, & Sincere Friends. 
 
终于,在2013年10月,我和Ping姐、Catie姐最终敲定,请她们作为我的导师来一起完成这项期待已久的申请和学习。在别人懵懂而焦虑的时候,我却更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因为有准备有信心。成绩最终都是刚好够用,但是我们也有自信能努力冲冲稍高的level,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的background和career plan。在悉心地读完我的文书准备资料后,Catie姐和我来回商量几次,定下Finance专业的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SMU), JHU, Boston College (BC), Villanova University (NOVA), WUSTL; Accounting专业的CUNY-Baruch College, Fordham University, UIUC, UVA. (同时我自己还补申了UT Austin和UC Irvine,也得到Catie姐和Ping姐的帮助。)
AD: SMU, Fordham, Baruch. Interview: SMU, Fordham, NOVA, UCI. Decision: CUNY-Baruch College.
 
因为Catie姐都是给我定下比预期稍高的target school,原本也挑选了一所MSF program不错的学校just in case,但是由于SMU很给力的第一个来AD,所以我也并没有选择保底学校,而是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重点攻击。
 
因为自己已经经历过一番虐心的申请,所以情况和刚开始接触申请的小伙伴相比还是有些特殊,我们的流程进展也更高效顺畅一些。比起无头绪地紧张和忙碌,我能感受到每天的最大愉悦就是,姐姐每一步都给我鼓励和惊喜!首先是准备推荐信,我们确定了用我在公司会计和银行的实习经历。我只将日常的工作内容和部门性质发给Catie姐,她便很快给我整理出核心的亮点和思路,初稿便让我读来一气呵成,专业性强又不夸张造作,将我完美打造成有头脑有扎实肯干的职业选手。让我都惊艳了一把!在3次左右修改和Winson哥精修之后,我的Professional Recommendation Letter便完成了。然后是WES和申请学校列表要求中诸多杂项的准备,不论多细小的问题,只要我还不够确定或理解,Catie姐都一一给我解答或者提供资料给我参考。在我处理这些事务时,姐姐也有条不紊地帮我把Resume改好。清晰大气,风格别致,毫无赘言。特别是字里行间,当然也不乏包装,但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如何抓住别人的眼球,是Catie姐很擅长的事情。在我有些含蓄地问起公司金融和银行贷款项目之类的具体工作时,她一边帮我翻译她帮我在Reusme上列出的要点,一边分享她自己在纽约法资银行工作和研究生学习的经历。有如醍醐灌顶,我也受此激励更多地去补充相关知识,并佩服姐姐的专业性和阅历。从她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让我也想要更大程度的充实自己,去帮助更多有梦的人。
 
接下来就是各所学校的文书准备了:
 
JHU是第一所申请,也是MSF的文书基础。为了赶1st Round deadline,Catie, Ping, Winson三位一起帮我在一周内完成整套3篇的文书。追求完美的我也认为是一套高质恳切的文书。虽然JHU MSF项目今年申请爆满,又是预计300+老中的天下,加上通过和在读生进一步的了解,我便逐渐消减了对这所名校的热忱,在把我推到第二轮review之后,我收到了第一封denial。有些伤心,但很快调整向前看。
 
我仍然搜集学校信息,和姐姐探讨SMU, NOVA, BC的文书,并努力开始找新的工作。结果突然SMU和NOVA在complete 2周左右的同一天来了面试邀请。Catie姐比我还高兴!马上让我着手开始准备,SMU和NOVA都分别做了3次mock,大概全部有两个多钟头,姐姐和我几乎把每个面经和可能的问题都做了练习,指导思路,让我不断的practice and practice。在晚上面试开始前,姐姐也抽出时间和我做重点mock并给我信心。让我能在interview中发挥实力。
 
SMU很给力的一周内给的AD,而NOVA傲娇的拖到上个月才denial。NOVA的Small class profile和high placement stats可能是竞争变得更强烈的原因,同时或许我面试时的一些方面也不合director的口味吧。之后姐姐她们也在我的意愿下,指导并帮我修改了多封“情书”给NOVA,从未得到回音,只有一次follow-up的电话联系上了。在和申请者沟通这一块,NOVA一贯的傲娇让我也let it go. 据悉今年招收了5位左右中国学生,美本、新加坡研究生,大陆本大概为1。
 
SMU着实给我太多的好印象!在确认deposit之后,和小米Ginny的沟通咨询了一箩筐问题。而她却几乎都能做到24小时内回复,还不厌其烦地提供额外的信息。让我感受到达拉斯人民的热情和学校对学生的重视。另外SMU地处达拉斯市中心,同时也是很多native富帅富美钟情的学校。实习机会大大的有,会计找工作更好留下。金融相关的和新能源还有房产结合的机会比较多。在读学姐也非常热情,通过多方信息确认1)MSF项目质量高,2)Career Service绝对是学校王牌亮点。
 
BC是reapplication。小米一贯热情,结果依然惨淡。我在未收到面试被拒之后,在Catie姐的帮助下写了两封意味深长的回信希望能打动AO,争取机会,可是都只得到不痛不痒的回复。足够尽力之后就应认清现实,选择更合适自己的,不再留恋。
 
接下来是Accounting的文书准备,已到了今年1月初。UIUC只要求一篇PS,字数限制最为宽松,就从这里入手来打通思路。在完成后我还是精雕细琢地修改了好几次,结果UIUC也不是真爱。但是为我Fordham和UCI的面试和之后所有文书打好基础。UCI的pre面我很清晰的记得萍姐抽出下午的时间帮我做了两个多小时的mock,和我一起想思路,让我基本心里有底。当时Caie姐在美国,因为怕我错过提交pre-interview的时间,在凌晨回家没睡足5个小时就给我修改我写的面试问题回答……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唯有感激……Fordham的面试很赞,和面试官从零点聊到1点的一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并且面试官反复提到被我的文书打动吸引,都能倒背出来。
 
申请各个阶段的邮件沟通也让我学到如何更加精简和专业。包括回复interview invitation,和学校update材料,和学校follow-up & argue,向AO索取项目资源等等。现在让我独立处理一整套的流程,该准备什么材料,什么阶段该如何与学校沟通,都基本是不在话下的事情。重要的是还能保证效率和质量。
 
Ping姐的QQ签名,我最为欣赏:We put conscience before profits! 这句话本来就震慑人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的团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我感受到自己既是她们的客户,也是她们的学生、朋友、同行者。Ping姐在关于公司发展的一些规划中也会来找我分享经验,让我给出建议,而她希望我们也能在这段历程中真正学习到她们的经验和知识,以后去帮助更多的人完成梦想。
 
昨天刚刚收到Baruch的I20 package。最向往的大纽约,给力的校友资源,出色的师资和课程配备,不同背景的优秀同学和各色的竞争对手……给我激情和动力的一系列因素擦出的火花。我相信最合适的选择——Baruch。下一步,我坚信我能找准自己的方向,迅速适应和融合,汲取源源不断的新能量,在美国,在纽约,set off my dream。One Step At A Time. I am inspired to walk slowly but firmly towards to my dream.
 
Thank you dear Catie, Ping, Winson, and Insider! You complete me at this wonderful stage of life. I hope each of your students can find his own path and fulfill his dream. I am full of gratitude for everything you have done for me…
 
Always with you,
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