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计划赴美就读法学院,希望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目前我自己2011-2012年度的法学院申请已经结束。因在LSAT考试中获得了175分的较好成绩因此获得了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JD录取及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以下结合自身的申请过程及以往收集的信息介绍一下目前美国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及申请要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要说明一下,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低靡,同时律师行业饱和,造成很多低排名的法学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有志于赴美就读法学院的同学在择校及做留学投资回报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法学院排名
首先谈谈美国法学院的排名及择校。每年3月,USNEWS都会对美国被ABA approve的近200家法学院进行排名。(有关此排名的最新情况可参阅USNEWS的官网)。尽管很多人对此排名很有异议,而且坦白说将学校所有的情况进行量化从而加以排名也确实是一个很片面的做法,但不管怎样,USNEWS的排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极具影响力的,并且也是很多学生挑选学校的重要参考之一,也是美国大律所招聘法学院毕业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就排名而言,美国法学院有个比较公认的Top 14的说法。就是有14所法学院历年都稳居排名的前14位,跟后一阶梯的法学院之间有明显的差距。同时这14所学校被认可为national school,亦即这些学校在全美都有很高知名度,毕业后在各州都有不错的工作机会。相对而言排名较后的法学院则没这么大的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因此被称为regional school。从regional school毕业后,一般只能在本州,或者邻近州才比较有可能找到法律相关的工作,当然也并非绝对。
在Top14的学校之间也有自己的pecking order。尽管每年排名可能略有波动,但是一般保持的梯队形式如下:Top3(YHS),Top6(CCN),Top10(MVPB),以及其余的Top14。所谓T3(YHS)是指Yale(耶鲁),Harvard(哈佛),Stanford(斯坦福)三所最顶尖的学校。Yale法学院常年稳居第一,Harvard和Stanford瓜分2-3名,历年来各有胜负。接下来的CCN分别是指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Chicago(芝加哥大学)以及NYU(纽约大学),常年居于4-6位的排名。其中Chicago以学术见长,毕业生也很有机会像T3的学生一样挤进联邦最高法院做法官的clerk,或担任法学院教授,当然也能进大律所。Columbia和NYU都坐落在美国大律所最多的纽约市,因此毕业生进律所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有关NYU还要说明一点。NYU法学院的全称是New York University Law School(纽约大学法学院),而前段时间有一所校名与NYU颇为相似的New York Law School (纽约法学院),其毕业生状告该校通过就业数据造假以误导诱骗学生申请入学。该校基本是一野鸡大学,虽与NYU校名很像,但与NYU没有任何关系。近几年虽然法律市场就业不景气,但T6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基本上还是能保证的。
接下来的MVPB分别是UMichigan(密歇根大学),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UPenn(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UC Berkle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余下的T14分别是Duke(杜克大学),Northwestern(西北大学),Cornell(康奈尔大学),以及Georgetown(乔治敦大学)。这些也都是很不错的法学院。而Princeton(普林斯顿),MIT(麻省理工)以及Dartmouth(达特茅斯)等知名学府由于没有法学院,因此在法学院排名中看不到这些学校。
美国的大律所(俗称biglaw)给法学院毕业生的标准起薪是16万美元一年,以后视业务能力及工作表现可能会逐年提升。但很多biglaw只从Top 14中招聘(有部分可能只从Top 6学校中招聘)。有一小部分Top14以外法学院的美国学生可能由于法学院成绩十分优异或有较强的network等原因,也能进到大律所。但中国学生一般如果没进到名校法学院很难进大律所。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美国法律市场疲软,律师严重过剩,排名靠后的法学院毕业的美国人都往往很难找到法律相关的工作,中国人更是如此。因此如果希望留美就业的中国申请者,一定要尽量就读排名靠前的法学院。如果准备毕业就回国也不担心就业的,或者去留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些经历,体验一下国外生活的,则没必要太过计较学校的排名。
JD申请介绍
美国法学院总共有三种学位,分别是JD 、LLM及JSD。在美国人心中,谈起法学院基本就是指JD(Juris Doctor)学位。此学位目前虽然被译为“法律博士”,但并非与普通的PhD博士同等层次,而是属于美国法学院最基础的教育(与PhD同等级别的是JSD学位)。但JD却是美国法学教育的最重头戏,也是美国法学院竞争最激烈的学位。一般美国人只读JD,而JD毕业后可以在美国任意州内报考bar(律师执照)。考出bar后就获得律师执业资格,可以从事包括法官、检控官及律师在内的任何法律相关工作。
JD历时三年,申请前必须已经(或即将)获得一个本科学位,但对本科的专业没有限制。所以国内非法本专业的同学也完全可以申请,并且在申请时不会有任何劣势。事实上,美国的本科教育根本没有法律专业,所以申请JD的美国人都是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法律培训的。
讲起法学院的申请,很多美国人都会讲这是个“numbers game”(数字游戏),事实也确实如此。JD申请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LSAT考试的分数以及大学本科平均分(GPA)这两个数字。此外推荐信,工作经验或公益活动以及个人陈述等软性因素也有一定的附加作用,但起不到决定作用。
硬性条件:
1. LSAT
申请法学院JD最重要的一个数字是LSAT考试分数,对于中国申请者这个分数在整个申请的package中可以占到70%-80%的作用。所谓LSAT是指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即法学院入学考试。这是所有英语标准化考试中公认难度最大的考试。该考试不考任何与法律相关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的逻辑分析及英语快速阅读能力,满分180分。中国人要进到某个学校,一般起码要达到该校往年LSAT的median,即50%中位线。(各校的LSAT median可在网上查到)。例如,哈佛历年的LSAT median一般都控制在173分。中国人如果172或以下的申哈佛可能希望很渺茫,因为如果收你会拉低他们的median,而这个median直接影响到该校在USNEWS的排名。所以如果不是有什么特殊原因的话,LSAT不到173的中国人要进哈佛基本无望。一般最好能比median高起码1分,也就是申哈佛一般要174分或以上才比较有戏。
LSAT考试只有笔考形式,每年在全球共举行四次,分别是在每年的2月,6月,9(或10)月以及12月。目前在中国大陆只在6月和12月可以参加LSAT考试,考点分别设在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陆考生如要在2月或9(10)月考试可以前往香港或新加坡参加。有关具体的考试报名信息可以参见LSAC(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官方网站http://www.lsac.org/。一般中国学生如要在当年申请学校(即次年秋季入学)的话,则建议最好在当年10月前参加考试。因为一般考试后大约三至四周才公布分数,而LSAC整理申请者材料送交学校又需若干时日。第一批录取一般在12月底或1月初就发出。因此中国人若12月参加考试等拿到分数再提交申请的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申请成功的几率。LSAT考试在每两年的时间段内只允许考生最多参加三次。对于有多个LSAT分数的申请者,由于现在学校只需上报录取学生的最高分,因此学校一般比较倾向于取申请者的最高分。但如果几次考试分数相差不大的,有些学校还是会取平均分。如果后一次考试比前一次高7、8分以上的,一般有必要在申请时写个附加的note,向学校解释一下原因,例如前次考试没发挥好,准备不充分或是身体不适等。这样一般学校都会取你的最高分。
2.GPA
另外一个重要的数字是大学本科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大学四年成绩按学分计算的加权平均分。由于国际学生的本科GPA无需上报用作学校排名数据,因此法学院对国际学生的GPA处理相对较宽松。但法学院也会把中国申请者的本科GPA作为衡量其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一般中国人即使LSAT够高,但如果本科加权平均分不到86的,要进到T3类学校也非常困难。而如果低于80分的话,要进T14可能都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已读过研究生或博士的申请者,在研究生或博士生期间的GPA也会被参考一下,但是其权重远不如本科GPA大。GPA多少不用自己折算,只需把一份学校盖章的成绩单原件及翻译件邮寄给LSAC,他们会自行给以评估。
有些同学由于本科时贪玩不用功,导致成绩很差,平均分连80都不到,于是认为自己即使有能力考出很高的LSAT,要进名校法学院也终生无望了,所以十分丧气。事实上也有一条“曲线救国”的转学路可走,但比较曲折。首先就是考出一个尽量高的LSAT分数,那样即使本科GPA很低也能进到一个还过得去的学校。然后在法学院的第一年要非常努力地学习,争取获得一个全级前10%的GPA。这样可以有望在第一年的暑期申请转学至排名高的学校。具体的转学程序可参阅各校网站。一般JD项目较小的学校,例如Yale,Stanford,UChicago每年接受的转学学生很少,所以希望不大。但Harvard,Columbia及NYU等较大的项目,每年接受的转学生可以达到十几甚至几十人。如果转学成功,则会在新的法学院开始进行二年级的学习,以后毕业拿的degree也是这个新的学校的。但是,中国人要在美国法学院中获得很好的成绩,实在不是容易之举。
3. 托福成绩
大多数学校的JD项目不需要国际学生提供托福成绩。但有个别几所,例如芝加哥大学,范德堡大学,以及波士顿大学等,还是要求本科不在美国就读的国际学生提供托福成绩。(具体某所学校是否需要托福成绩可参阅该校网站)。这些学校要求即使你已在美国读过研究生,但如果本科不是美国读的,也要提供托福成绩。托福必须起码达到该校要求的最低分。例如芝加哥大学要求托福iBT必须达到104分以上,当然能高点的话尽量考高。如果不到线的话必须再考,不然绝对申请无望。申请时只需让ETS寄送一份托福成绩单给LSAC即可。LSAC会复印托福分数的copy寄给你所要申请的各家法学院。
一般来讲,一个申请者的LSAT与GPA就基本决定了他能够进到学校的档次。一个LSAT 165分的中国申请者基本无望进到T14;同样,一个LSAT 175,GPA也还可以的人的话,如无意外应该可确保进到T10乃至T6或更高的学校。
以下的一些软性条件可以对申请起到一些微调作用。如果达到某档次学校要求的LSAT和GPA但最终没能进到这类学校的话,那可能就是因为软性条件不够好。但软性条件再好,如无足够的LSAT和GPA支持也根本没用。
软性条件:
1. 本科就读大学的声誉
这点如果是在美国就读的本科则关系更大,因为美国法学院对自己国家的大学比较熟悉。同等LSAT及GPA的申请者,如果是名校本科出身的优先考虑。如果是中国读本科的话,北清复交等国内名校也是美国大学较为认可的,在申请时会有一定加分。但对于接下来的中国大学,美国法学院对其就都不太熟悉了,所以在申请时基本都同等对待。一般能进到美国顶级法学院的中国学生大都是中国国内名校本科毕业。一定程度上是因为Top法学院一般偏好招中国名校本科的毕业生。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能达到Top法学院LSAT分数要求的中国学生往往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本科就都就读于国内名校。但只要LSAT及GPA够高的话,不是名校本科的申请者同样能进top法学院。
2. 之前是否已在美国获得学位
这点往往是国内申请者较为忽略的因素。很多人国内本科一毕业就直接申JD。这一类申请者即使考出了较好的LSAT成绩,申请结果也很可能低于预期。当然,国内本科毕业就直接申请到美国顶级法学院JD的人也有,但比较少见。往往能进到top法学院的中国人都或者是在美国读的本科,或者在中国读完本科后又在美国读过了一个进阶学位,如PhD,LLM,MBA或其他专业的master等。一般仅仅在美国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交换项目可能作用还不够。一方面,在美国读过一个学位后英语能力会有所提高,这样更能考出较好的LSAT分数。另一方面,美国法学院一般也喜欢,甚至有个别最Top的学校只招收已在美国获得过一个学位的国际学生,原因是法学院学习对英语和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了解的要求十分高,远远超过一般的专业,所以中国人本科一毕业就申请的,法学院会认为你很难胜任语言和社会背景知识方面的要求。所以立志申到T3、T5的中国学生,最好能先在美国就读一个学位再申请,会有很大的加分。
3. 工作经验及特殊经历
某些学校,例如西北大学法学院比较注重申请人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有数年工作经验申请这类学校会有加分。但也有很多学校根本不在乎申请者是否有工作经验。总的来讲,本科后工作几年再申请法学院不会是坏事。工作几年后,人的心智会更加成熟,对社会的理解也会更深入,这些都有助于法律学习,法学院当然也意识到这点。有过工作经验后,在JD毕业后找工作也会有一定优势。比较对口的工作经验可能包括法律、金融、证券、财务、会计、大学教职,或重大国际场合的会议口译等。如有一些特殊经历,例如大型的辩论、英语演讲、数学竞赛或国际象棋比赛的获奖经历等等,也可在简历中写一下,会有一定加分。但年代太久远的,例如中小学时的光辉事迹就不必述及了,意义不大。党员身份也不必述及,写了有害无益。
4. 推荐信
一般学校要求两封推荐信,其中至少一封必须是学术方面的,即学校教授给写的推荐信。如果申请者已有多年工作经验,也可请上司写一封,从professionalism或people skill等角度对申请人进行评价。中国人一般只能找到国内教授或上司给写推荐信,所以相对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如果有过交换项目或海外求学、工作经历的话,可以试试找国外教授或老板给写推荐信,可能作用会比国内教授大一些。总的来讲除非你能请出美国人也认可的“显贵人物”来给你写,否则推荐信基本就是个形式,其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申请时大可不必太过纠结。当然,推荐信里基本的语法用词还是要保证正确的。
5.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及简历
相对来讲,JD申请时的个人陈述的重要性较之MBA的申请文书来讲要低很多。一般个人陈述只要写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读JD,读完后有什么打算,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往相关或特殊的经历就可以了。字数控制在600-700字,两页纸左右。语言尽量流畅平实,不要有语法错误,但也不用挖空心思想着文书怎么出彩。没有LSAT跟GPA的支持,文书写出花来也没用。相反,LSAT高了,一篇平实质朴的个人陈述也足以将你送入顶级法学院。所以美国人才会将法学院的申请称为“numbers game”。一般申请法学院,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一篇通用的个人陈述,用来申请十几甚至二十所法学院都可以。如果你特别偏爱某所学校,也可针对该校专门写一篇个人陈述,表达一下对它特殊的“眷恋之情”,可能会有一定加分。有些学校是要求你最好额外写一篇短文,陈述一下为什么要申请他们学校。如果你比较想进这些学校的话,最好还是写一下这篇额外的文书。当然要写这篇文书得做下research。比如研究发现西北大学比较注重申请人的工作经验,而你自己又是有工作经验的,就可以说觉得这是个match。芝加哥大学的学术搞得比较好,你可以说你很仰慕他们的教学质量,等等。
有一点要澄清一下,就是没必要因为担心什么“移民倾向”而在个人陈述中说毕业后一定要回国工作。这个移民倾向只在签证时候不要让签证官知道就好了,签证官也根本不会看到你申请学校时的个人陈述的。而法学院一般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在美国的律所工作,起码要有志向留美工作,因为毕业生的就业率及起薪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名声。如果你毕业后直接回国工作的话,可能拿到的起薪只是美国律所起薪的一个零头,这是法学院不希望看到的。
简历一般控制在一页,内容是贵精不贵多,不要事无巨细的什么都写。一般多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有论文发表,年级排名多高,以及获得了奖学金,竞赛得奖等等。有大公司的工作或实习经历的话也要突出一下。简历制作不能马虎,格式要工整,尽量不要有语法错误。但风格还是要朴实,不要搞出很花哨的艺术字什么的。
申请时的几个常见问题:
1. 申请时间及申请流程
一般来讲,申请提交是越早越好。对于Harvard之类的大项目可能申请得晚点问题还不是太大,但Chicago之类较小的项目,每年一般只收一个中国人。如果有个中国人因为早交申请又符合标准所以把录取的名额占了,这时候你才交申请,那即使你也符合录取标准的,甚至比已经录取的那个人还优秀的,一般也只有先给放上waitlist,等学校视后来的录取情况再做定夺了,那样就会很吃亏。
至于申请流程,都是在LSAC网站,即报考LSAT的那个网站上填写申请信息,上传电子版的文书材料,最后信用卡付款。具体步骤可自行查阅该网站。需邮寄一份学校盖章的成绩单原件至LSAC以作评估,推荐信也需邮寄给他们。该机构会收集齐你所有的材料,然后复印copy寄给你所要申请的所有法学院。因此一般的材料都只做一份就够了。
2. Yield Protection
法学院招生时有个数据叫做yield rate,是指当年实际接受某一法学院录取的申请者占该法学院当年总共发出录取的比例。例如哈佛一般每年总共发出800多个录取,这些人当中有500多人最后就读于哈佛(这当中一般只有2-3个中国人)。那些不接受哈佛录取的学生有的可能去了耶鲁或斯坦福,有的可能因为拿到了很高额的奖学金所以选择去了芝加哥或哥伦比亚。所以哈佛一般的yield rate大致就在500/800,即60%多左右(耶鲁的yield rate一般在75%左右)。USNEWS用这一数据来作为每所学校的排名指标之一,认为这一数据越高说明该校越受申请者欢迎,间接体现出该校越好。因此许多学校都比较重视这一数据。而法学院申请由于可以用同一个申请文书,因此做材料的时间成本很低,所以一般申请者往往都会申请十几乃至二十所学校,很多学校都是拿来保底的,所以最终必然有很多给你发了录取而你不会去的学校。这样的保底学校的yield rate会受到重创。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学校yield protect的做法。如果学校认为你的LSAT和GPA会让你进到比他们更好的法学院,那他们可能反而不会马上录取你。有的可能会拖几个月不理你,然后要求你面试。这时候如果你已经被比他们更好的学校录取了,那你可能就懒得跟他们面试浪费时间了,于是乎你就会拒掉他们的面试邀请然后主动withdraw application。而该学校也就不用给你白发一个你肯定不会接受的录取,有力地保护了自己的yield rate。有些学校采取的作法是把你放上waitlist候补名单。如果你确实很想进他们学校的,往往会在收到候补通知后马上给学校补发所谓的LOCI(letter of continued interest)以表忠心。他们知道你是真的想去他们学校而不是拿他们保底的就会马上把你录取。但往往招生官通过以往的录取分数数据还是能够比较准确判断出你能进到哪个档次学校的。如果他们觉得你over qualify了而把你waitlist的话,那十有八九你确实能进到更好的学校,由此你也就不会去补材料讨好那些候补你的学校了。当然,一般T3的学校不会搞yield protect,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招了你,你十有八九都会来的,所以没有必要。被T3的waitlist的话一般还是说明他们招了比你更优秀的人。
3. 申请的几种结果(admit,reject,hold,waitlist)
一般通过LSAC网站递交申请材料后的2个月内,可能会收到一些法学院的回音。如果该法学院很想招你,马上就会来个admit,那样皆大欢喜。要是觉得你不够格,直接一个reject,那也就闭门歇菜了。比较郁闷的是hold和waitlist两种状况。如果你材料交的较早,而你的情况该法学院认为可招可不招,要跟其他还没审材料的申请者比较比较再做决定的,可能会先通知你,把你的材料“hold for further review”。然后到了四月中下旬,有些hold的可能会被录取,有些hold的被拒掉,有些hold的被摆上waitlist候补名单。这一类如果是学校搞yield protect,那你在四月份的时候可能已经有更好的学校录取了,所以根本不用理睬他们了。但如果拿到录取的学校不如候补你的学校,那往往那样的候补是因为你还差一点。他们录取了比你更优秀的人。如果那些被录取的人中最后有选择去其他学校的,因此该校有多余的位子空出来了,也可能会录取你。但一般只有被录取了的中国人不去才有可能让候补名单上的中国人顶上去。一般来讲,碰到这种情况,如果确实是你很想去的学校候补你的话,可以给他们发个补充材料LOCI去狠狠地kiss一下他们的ass,就说如何如何仰慕他们的学校,如果给你发来录取了你一定会去云云,可以要多肉麻有多肉麻。这个材料不要用email发,一定要打印出来,装个信封,在信封上写好自己的名字,LSAC编号,并注明是什么材料。然后快递寄到该校的招生办。但是最后能不能录取还是要看能不能有位子腾出来。如果同是被waitlist的申请者,那在有位子腾出来的前提下,可能表过忠心的比不表忠心的更容易被录取。
4.面试
大多数JD项目不要求也不提供面试。有部分学校,例如Harvard,Cornell等对其希望招收的学生会要求进行一次面试。一般采取电话或Skype面试。还有一些学校,例如Northwestern及Vanderbilt等,鼓励申请者主动与校方预约面试,不想约面试也可以。一般来讲,法学院的面试除了测试一下你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增加对你的了解以外,更主要的是测试一下你对该校的重视程度。如果请你面试你推掉,或者鼓励你面试你不主动约,校方会认为你对他们学校没有诚意,只是拿他们保底,那样很可能会候补或者直接拒你。所以如果是你比较想去的学校,还是要尽量参加面试,以增加录取几率。
5.提前批(Binding Early Round)申请
有些学校给申请者提供提前批申请的机会。(Harvard没有这样的机会)。一般如果申请者在学校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一般是11月上中旬)提交申请并且注明是参加提前批的话,则学校在12月底即会给你一个答复。如果觉得你基本够格的,就会当即直接录取你。但作为条件,你必须马上交付定金,签约接受该录取,并马上withdraw对其他学校的申请。申请时只能参加一所学校的提前批,提前录了也必须去。因此一般只有该校是你的首选学校的情况下才参加提前批申请。如果initial通知的时候说是要hold your file for further review的话,那你的申请就被转入了正常的regular round了。如果是在regular round里最终录取了你,那无须受这个binding的限制,即你可以选择不接受这个offer而改去其他学校。一般来讲,如果你申请某校的提前批,等于就是向他们表明该校是你的首选学校,而且录取后你一定会去的,因此即使你比他们惯常录取的申请者稍微差一点,他们也可能会录取你。特别是如果高LSAT低GPA的申请者(俗称splitter),申请提前批可能会略微提高录取几率。
法学院学费及奖(助)学金
目前一线法学院JD一年的学费在4.7万至5.2万美元左右,加上生活费及其他杂费总共是7.2至7.7万美元一年,三年总共需20多万美元的花费,可谓开销甚大。但名校法学院一般在二年级的暑假开始即能找到律所实习开始赚钱,毕业后如果找到大律所工作的话,收入不菲,应能较快收回投资。一般T3法学院基本没有纯merit-based的奖学金。但如果被T3录取的学生证明自己很穷困的话,可以申请到很丰厚的need-based的助学金,助学金也是无需你偿还的赠款。更多的是依靠贷款。一般名校学生贷款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放贷机构认为你毕业后一般都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有能力连本带息偿还贷款,所以他们愿意做这个生意。
有些排名不是最顶尖的学校,可能会愿意出重奖学金(例如三年学费全免,有的甚至还带每月生活补贴)招收LSAT高分的申请者,以帮助他们学校提高排名。有部分即使是很top的学校,也会给少部分申请者提供高额奖学金,以招收那些本来可能会选择去更高排名学校的申请者。但要获得高额奖学金并非易事,一般要LSAT和GPA都超过该校的75%段才比较有可能。
LLM介绍
LLM是法学硕士。很多中国人根据其字头缩写把这一学位戏称为“老流氓”,但这只是开玩笑,实际这个学位跟老流氓没有任何关系。申请LLM必须已经具有一个基础法律学位,例如JD,或者一个在美国以外国家获得的法律本科学位(美国自身没有法律本科学位)。LLM较之JD最大的好处是历时短(只有一年),而且不用考LSAT。但其劣势在于,仅一年时间无法非常系统地学习美国的法律。同时仅有LLM学位的话,只能在纽约等少数几个州考律照执业。LLM理论上虽是比JD更高阶的学位,但一般认为其含金量不如JD。一般只有国际学生才会申请就读LLM,美国人只读JD。有极少数“名校情结”比较重的美国人,可能因为读JD时没能申请到好的学校,所以JD毕业甚至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再申请到某个名校读个LLM过把名校瘾。
近年来,由于美国法律市场严重疲软,即使是名校LLM毕业的中国人也很难留美工作。但读个LLM再加上之前相关的工作经验,回国后可能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此外,国内法本的可以考虑先读个LLM,由此获得一个美国学位,也顺路熟悉一下美国的法学院学习生活,然后再申JD,会有很大加分。很多Top JD项目一般都只招已经在美国获得过一个学位的国际学生。
JSD介绍
JSD是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一般被译为“法学博士”,(JD是“法律博士”)。JSD是美国法学院最高阶的,相当于PhD层次的学位,历时也是三年,申请也无需参加LSAT考试。JSD是纯学术研究型的学位,招生的数量极其稀少,而且一般美国人也不会就读这个学位,往往都是外国人来读,做自己国家跟美国法律的比较等学术研究。美国人无论是当法官还是当法学院教授都是仅有JD学位足矣。很多学校教JSD的导师都是仅有JD学位的美国教授。美国人如果读了JSD可能一般的律所反而不喜欢招他了,因为觉得他学术气太重。中国人如果想以后回国或是去香港等地的高等学府从事法律教学的话,则一定要读一个JSD学位,或拥有一个其他专业的PhD。国内或香港大学一般不会聘用仅有JD学位的中国人任教。
非常规方式申请JD
一般以常规方式申请JD必须考LSAT。也有一些办法不考LSAT申到JD,但这一类申请成功的也是少数。
1. LLM转本校JD
一种方法是先读个LLM,然后读完后申请直接转入本校JD项目,这样也无需考LSAT,但这样转成功的人LLM时的学习成绩必须非常好。一般最顶级的法学院好像不允许这样转,有的话也只是一年1-2个,名额十分有限。
2. 通过Joint Program联合学位搭顺风车
对中国人比较适用的是JD/MBA联合学位。这两个学位如果分开读(JD三年,MBA两年)需要总共五年,但读联合学位只需四年。例如西北大学的商学院(Kellogg)比其法学院排名更高一点。所以如果能获得Kellogg的商学院MBA录取(这个只需要考GMAT),就可以同时向西北大学法学院JD提出申请。往往该校的法学院会给商学院面子,无须你考LSAT就将你作为联合学位申请者录取了。但考虑到Kellogg商学院的MBA本来就很难申到,所以其实这种联合学位也不容易进。唯一的好处是可以不用考LSAT。所以对于工作经验较强,适合申请MBA,但不太善于LSAT考试而又想读JD的申请者,这不失为一种选择。